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都觉得教练是一种很低效的沟通和管理方式。做管理时,我们很强调所谓的最佳实践 Best Practice。太阳底下无新事,前人已经有那么多的经验沉淀了,能不要重新造轮子就不要重新造。但是,练习教练对话时,我一听大家拿出来的那些议题,就觉得——这也不是啥新问题,行业肯定有最佳实践,你去看看别人怎么干的就行了嘛,你干嘛非要去走这种心路历程?来回问开放式问题?扣”三个扣子”?(注:三个扣子是群智教练认证课程中的知识点,是构建 ICF 核心能力”建立与保持合约”的关键方法之一)我还不如直接去找最佳实践。问一个专家不够,那我问十个专家呗。但真正的改变就是慢的。因为它需要人产生自我觉察,并坚定地离开舒适区。
在缺乏自我觉察的情况下,即便有标准答案可参考,即便有最佳实践可以抄,抄了还是会不知不觉的回到舒适区——经常是进一步,又退一步,甚至进一步,退两步。而教练学习让我领悟到,什么叫 Slow is New Fast。产生自我觉察的过程,再慢也是快,因为它能带来真正的改变。进一步,就是踏踏实实的一步。
我记得我和老师还在微信上有过一段很长的辩论,我就说——与其和客户在丛林里游荡,还不如我说个1234,高效地把客户引导到一个”我认为”可以产生自我觉察的地方。我肯定说服不了老师,但老师也没说服我,就说这件事是需要体验的。真正的体验来得有点突然。就是有一天,我和孩子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,我无意识的尝试了一次完全放开,以孩子为中心,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判断的去和 Ta 聊天,我感觉非常轻松,非常愉快。有了一次体感后,我再去看”内容低姿态”这句话,就感觉很好理解了。我想,过往越是成功越是自信的管理者,越难放下自己。这就好比要我们抛下坚船利炮,忽然开始在全新的海域里游泳,我们本能地会紧紧抓着缆绳不放。但是希望大家相信,放手不会失去任何东西,放手只会让我们拥有一片全新的海域。